<del id="tu7zm"></del>
    <b id="tu7zm"></b><del id="tu7zm"></del>
    1. <kbd id="tu7zm"><form id="tu7zm"></form></kbd>
      <del id="tu7zm"></del>

      公元 月 農(nóng)歷 年 [ 年 ]

      《張掖地區(qū)志(遠古-1995)上卷·第四編 經(jīng)濟(二)》

      來源:《張掖地區(qū)志(遠古—1995)上卷》日期:2024-10-31

      第四章 ??林業(yè)


      第二節(jié)??天然森林經(jīng)營保護


      一、森林經(jīng)營

      祁連山水源涵養(yǎng)林是特種用途林。根據(jù)森林分布特征及其主要樹種青海云杉的生物學特性,歷年在嚴格管理保護的前提下,開展森林撫育、次生林改造、森林更新、封山育林、苗木培育和科學試驗等經(jīng)營活動,取得明顯成效。

      (一)森林撫育

      【衛(wèi)生撫育】為提高林區(qū)的衛(wèi)生狀況,促進林木生長,自1954年以來,分階段進行衛(wèi)生撫育。

      1954—1957年,武威、張掖專署林業(yè)局組織國營林場、森林經(jīng)營所,以清除枯立木、風倒木、盜伐遺留的高槎樁及瀕臨死亡的柳灌等進行衛(wèi)生撫育。

      1959—1963年,開展伐除枯立木、病腐木、風倒木及盜伐遺留的高槎樁等,清理拉運出歷年采伐的山塄及林地捆山材06萬立方米。

      1978—1984年,開展以清除病腐木、風倒木、枯立木和燒柴為主的衛(wèi)生撫育2477萬畝(次),出材042萬立方米,清理燒柴42588萬公斤。

      1981年以來,祁連山水源林不進行任何形式的生產(chǎn)性采伐,只開展林地衛(wèi)生清理。主要清理病腐木、枯立木、風倒木。1981—1995年,清理木材36萬立方米,年均出材約024萬立方米。

      【綜合撫育】1964—1980年,根據(jù)森林撫育規(guī)程,各林場每年有計劃地開展伐除上層過熟林木,下層被壓木(枯梢斷頂木、枯立木)及部分過密林木;清除盜伐高槎樁等綜合撫育。17年撫育森林面積5782萬畝,年均34萬畝;出材2675萬立方米,年均16萬立方米。其中1968—1972年撫育量較大,5年撫育2188萬畝,年均438萬畝;5年出材1187萬立方米,年均237萬立方米。

      【經(jīng)營擇伐】1958—1959年,開展經(jīng)營擇伐。在祁連山寺大隆林區(qū)寺大隆河兩岸的成熟林地,采伐林地面積05萬多畝,砍伐木材16萬立方米,靠黑河水運出1萬立方米。1970—1973年,在寺大隆河流域,采取團塊、志愿、窄帶擇伐和強度、弱度擇伐等形式,生產(chǎn)木材56萬立方米。在山丹縣國營大黃山林區(qū)直溝等林班,采伐木材近1萬立方米。

      (二)次生林改造??1964年以后,各國營林場因地制宜地在立地條件較好的灌木林地內(nèi),用人工植苗的辦法,營造青海云杉、華北落葉松等;在林分疏密度極低(不足03)的云杉林內(nèi)通過細致整地,補栽云杉或其他針葉林樹種;在立地條件較好的林間空地上,營造云杉與落葉松等形式的混交林,取得一定效果。從1974年開始,山丹縣國營大黃山林場在黃花臺子灌木林地和林緣稀疏林地上,用人工播種、植苗造林,促進天然林更新。經(jīng)過20多年的管護、培育,改造成以云杉與華北落葉松、云杉與灌木等為主的針葉林和針、灌混交林1萬畝,每平方米有云杉苗10株左右。到1995年,絕大部分已郁閉成林。民樂縣國營大河口林場海潮壩等林班的林緣和灌木林地,經(jīng)過20多年的培育,改造次生云杉林03萬畝。

      (三)森林更新??祁連山水源林區(qū)的森林更新,從〔民國〕時期就已經(jīng)開展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從1956年開始,森林更新面積逐年擴大。

      【天然更新】自1955年以后,各經(jīng)營林場對天然更新林地精心撫育、管護,面積逐年擴大,效果明顯。寺大隆林場學校有20畝1897年的火燒跡地,1972年調(diào)查,已長起了幼樹,樹齡70多年,郁閉度075,林木平均高149米,胸徑平均粗171厘米。

      【人工更新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林區(qū)人工更新造林自發(fā)進行。1964年以后,根據(jù)林業(yè)部《森林采伐更新規(guī)程(討論稿)》,組織國營林場開展人工更新造林活動。1964—1970年造林更新林地63萬畝,年均09萬畝;1971—1984年造林更新1175萬畝,年均084萬畝;1985—1995年,年均造林更新林地015萬畝左右。到1995年造林更新面積1955萬畝,實際保存271萬畝,平均保存率1386%。

      人工播種造林??1965年以前,人工更新造林主要是采取選擇宜林地,進行塊狀、穴狀整地,穴播及覆蓋遮陰,防止牲畜危害等措施,進行種子直播造林。1963—1970年,種子直播造林646萬畝,年均081萬畝,1971—1984年人工播種造林378萬畝。

      人工植苗造林??1966年人工培育云杉實生苗成功,此后開始用云杉實生苗造林。1971—1984年,更新造林126萬畝,年均09萬畝。其中人工植苗造林882萬畝,占更新造林的70%。

      (四)封山育林??封山育林是祁連山林區(qū)恢復和擴大森林面積的一種投資少、效益好的有效途徑。19641984年,封山育林8731萬畝(次),年均封育416萬畝(次);19851995年,年均封山育林5萬畝(次),封育55萬畝(次)。

      封山育林因地制宜。對新封育的人工幼林、天然幼林和小塊疏林地,采取挖壕溝、筑圍墻、架圍欄等工程措施,實行劃片包干,加強管護,或在林緣密植黑刺等灌木加以保護;對大片疏林地,插標牌,設置保護點,專人看管,嚴禁放牧。肅南縣國營西水林場小口子至半大口一帶的森林,1958年因其林相殘敗,未劃入經(jīng)營區(qū)的疏林地,經(jīng)過30多年的封山育林,森林郁閉度恢復到04以上的面積有2880多畝,蓄積量5612立方米。

      封育時間因林制宜。人工栽植的灌木林,封育5年即可郁閉成林;大面積疏林地,可封育1015年,輔以人工補植、天然更新,使疏林變密林;在覆蓋度40%以下的灌木林地,可封育5年以上,待覆蓋度達70%以上時,允許放牧。

      (五)林區(qū)苗木培育??50年代初期,祁連山林務處在黑河苗圃、民樂洪水苗圃組織開展育苗活動。自1956年起,先后建立一批國營林場,把育苗列入營林生產(chǎn)年度計劃,逐年開展育苗生產(chǎn)。

      1964年以后,造林更新任務逐年增加,育苗面積隨之擴大,苗木種類相應增多。19641984年,林區(qū)育苗17687畝,年均8422畝,培育各種苗木7400多萬株。此外,開展苗木換床14281畝,留床苗培育521429畝(次),采集云杉等林木種子11541公斤。

      (六)營林科學試驗??1973年,寺大隆林場開展育苗、森林更新、森林撫育、病蟲害防治、水源林效益觀測等試驗活動。1978年,祁連山水涵所成立,開展水源涵養(yǎng)林效益觀測、森林火險等級指標研究,林木引種、病蟲害防治、森林植物資源和野生動物調(diào)查等試驗研究,部分成果受到省、國家表彰獎勵。

      聯(lián)系我們 | 關于我們 | 版權申明 | 網(wǎng)站地圖

      版權所有:中共張掖市委 張掖市人民政府 隴ICP備13000766號-2

      甘公網(wǎng)安備 62070202000150號 網(wǎng)絡視聽許可證2811617號 網(wǎng)站標識碼 6207000021

      欧美日韩国产福利第一第二,玖玖爱在线视频精品,av永久免费网站在线观看,Av天堂久久精品影音先锋

      <del id="tu7zm"></del>
        <b id="tu7zm"></b><del id="tu7zm"></del>
        1. <kbd id="tu7zm"><form id="tu7zm"></form></kbd>
          <del id="tu7zm"></del>